寂寞迷離的蒼白聲景——Radiohead與他們的聲響實驗,Candlelight Records & Audio

  • Track order
    Contact us
    Shopping Info
    Subscribe email
Shopping cart
Loading...Please wait

寂寞迷離的蒼白聲景——Radiohead與他們的聲響實驗

組建於1985年,Radiohead崛起於英倫搖滾(Britpop)行將式微的90年代,可謂是音樂史從類比過度到電子時代的關鍵樂團之一。他們來自英國牛津,由Thom Yorke(主唱、吉他、鋼琴)、Jonny Greenwood(主奏吉他、鍵盤、其他樂器) 、Ed O'Brien(吉他、合聲) 、Colin Greenwood(貝斯)、Philip Selway(鼓、打擊樂器)五人組成,團名則來自對Talking Heads的歌曲〈Radio Head〉的致敬,是為90至00年代最具標誌性的樂團之一,陪伴許多人度過憂鬱蒼茫的少年時光。

 

吸收了另類搖滾文化和來自Pink Floyd、R.E.M、Queen、Miles Davis等樂團,包含經典搖滾、Prog Rock、Alternative和爵士音樂的影響,Radiohead將那些具有宏大敘事的歌曲轉譯為私密的告白,結合他們在電子音樂和錄音技術上的聲響實驗,描繪了更貼近當代都市生活的音樂面貌。

 

他們的樂曲完美地反映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充斥的寂寞氣氛,疏離、冰冷且渙散迷離,暗示著科技將無情地滲透進每個人的每一吋細微毛孔之中。批判控訴之餘,他們卻也毫無保留地吐露著最私密(到令人起雞皮疙瘩)的自我剖白。顫抖著的蒼白臉孔,極力掩飾著自卑、極具感染力的焦慮情緒透過Thom Yorke遼闊的歌聲傳遞開來,在吉他的和弦中透過細密繁複的電子音效傳輸,為聽者帶來療癒、同情與自省。

 

 

Radiohead善於塑造Soundscape(聲音地景),以聲音描摹景觀、打造環境氛圍,在他們類比與電子音色交織的樂曲中,彷彿可以聽到他們專輯封面那樣冷色調的地平線展開來,除了聽覺之外,也具有強烈的視覺印象。與Phil Spector以降使用Wall of Sound(音牆)技術,不斷向上堆疊樂器聲響以追求磅礴層次與音量的製作方式形成對比,Soundscape訴求橫向的聲音發展,令音色不斷延伸、擴展,直至建構出能置身其中的世界。像他們的歌詞描述地那樣,冰冷的人造土地上開著塑膠花,Radiohead的世界中的萬物看似冷漠生硬,甚至像虛擬影像閃爍著失真與毛刺(glitch),卻有一種叫人著迷的魔力。

 

 

《Pablo Honey》

發行於1992年,其中的單曲〈Creep〉令樂團一戰成名,如今仍叫人耳熟能詳。但這首樂團史上最知名的爆紅單曲卻是Radiohead自己最討厭的一首,並且在許多場合都拒絕演唱。

據傳創作靈感來自於Thom Yorke大學時暗戀的美麗女子,而相較於美如天使、如羽毛般輕盈的她,Thom Yorke卻感到自慚形穢,形容自己是個蠕動爬蟲般的討厭鬼(creep)、是個怪胎(weirdo)。

可想而知,這也是樂團最討厭的一張專輯。原因顯而易見,因為比起Radiohead接下來傑出且具有開創性的專輯們,《Pablo Honey》聽起來就像普通不過且缺乏記憶點(雖然其實不難聽)的平庸油漬搖滾。

 

《The Bends》

發行於1995年,相較於第一張專輯,可以見到樂團顯著的成長。三把吉他密集的即興演奏為專輯帶來了若即若離的飄渺感受,演奏的細膩度也明顯提高,樂團開始發展出他們樂曲中標誌性的「空間感」。此外,Thom Yorke歌唱時的情緒處理也更加到位,時而緊繃、時而馳放的聲線,讓人聆聽時不禁被牽動著情感,跟著陷入迷離、焦躁、慍怒與內心激動之中。

 

《OK Computer》

1997年發行,經常被認為是Radiohead成就最高的一張專輯,在《滾石雜誌》 等單位評比的史上最偉大專輯排行中也經常名列前茅。Radiohead持續進行著他們的聲響實驗,除了少見的亂數拍之外,更融入了環境音樂、噪音和相當大量的電子與合成器音效,為搖滾樂開墾了前無古人的未知領地。

此張專輯形同古典樂的宏偉編制遠遠超越前作,風格卻與經典搖滾氣勢萬鈞的史詩氛圍截然不同,相較於Pink Floyd或是其他Prog Rock前輩行軍般的大寫敘事,《OK Computer》書寫著相當私密的幽微內心思緒。他們透過巨大編制塑造的並不是磅礴能量,而是排山倒海的恐懼。

整張專輯瀰漫著新科技與物質主義帶來的憂慮,吟唱著被迫加快的生活步調中伴隨的空虛與匱乏,Thom Yorke的優美假音甚至像是蒼白將死、哽咽在喉頭勉強吐出的氣息,讓人喘不過氣。然而,在絕望的嘶喊結束之際,Radiohead卻在專輯末尾保留了一線希望,埋藏著隱約的溫暖。

 

《OK Computer》精準捕捉了世紀末變革下籠罩的不安氛圍,以冰冷疏離的形式闡述千禧年獨有的集體世代焦慮。除此之外,這張專輯極細膩且富層次的編曲在前衛搖滾的基礎上完美地融合了還處於創始階段的電子音樂和類比的樂器聲響,亦可謂搖滾史的里程碑。時至今日,這樣的音樂帶來的共鳴仍是有增無減,壓抑著的寂寞情緒,在聽到如此聲響時亦必將潰堤。

 

《Kid A》

在《OK Computer》的巨大成功之後,樂團背負著極大的壓力,甚至面臨倦怠,但同時也期望嘗試開發出更多新的聲響。

受到前衛音樂和20世紀古典樂以及由Warp發行的諸多電子樂唱片的啟發,這張專輯大幅減少了人聲的比例,Thom Yorke曾表示他更希望自己的聲音被當作樂器使用,而非歌曲的主角。Radiohead期望能夠拋棄身為所謂「搖滾」樂團的束縛,這使得這張專輯帶有更多氛圍音樂與實驗音樂的色彩,有時甚至聽起來像前衛的爵士樂,是Radiohead全新風格的起始點。

 

叫人暈眩的電子頻率與此起彼落的人聲錯落在旋律之中,大量的延遲(Delay)、殘響(Reverb)讓吉他彷彿不再是吉他,雜訊與噪點點綴出的空間感像歌詞一樣抽象且撲朔迷離。涉及的議題則包含戰爭、CIA國家恐怖主義、環境議題等等,在形式與內容上皆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這張專輯沒有發行單曲,也沒有拍攝音樂錄影帶,而是發行每首歌約30秒的「Blips(光點)」影片,作為對各歌曲所聚焦議題的補充。與專輯封面和內頁一樣由Stanley Donwood和Thom Yorke共同操刀,融合8bit遊戲與2D低幀數動畫的視覺風格呼應著專輯的核心概念。

 

 

 

 

現況與個人活動

 

自2016年後,Radiohead已許久未聚首發行新專輯,最後一次現場演出則是2018年,此後僅於2021年發行紀念專輯《Kid A Mnesia》。 但成員們目前均各自發展著出色的個人活動,其中Thom Yorke包含電影配樂與實驗音樂的創作亦頗受矚目,甚至幾天前才結束一輪個人世界巡迴。蒼白憂鬱的青年如今似乎在搖滾的世界中如魚得水,仍有豐沛的創造力,持續嘗試著挖掘人耳從未擁有過的聲音體驗。

 

 

同場加映:甚至比專輯更好聽的實況錄音推薦

 

Thumbs Down

 

 

 

In Rainbows From the Basement